傳道書賞析(1.12)
 
 傳道書賞析(1.12)  .
 

楊東川牧師
8/27/2015


十章十二至十三節
智慧師的嘴裡滿有恩惠,說出恩言;愚昧人的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,招致惡果。

十章十四至十五節
多言多語,難免有過,絮絮叨叨,徒增困乏。

十章十六至十七節
以有禍或有福做開場白,產生清晰對比。

十章十八至十九節
對懶惰口誅筆伐,不留餘地,。

十章二十節
逼迫你們的,要給他們祝福;只要祝福,不可咒詛。

傳道者的生死學
基督信仰對生死學最大的貢獻,就是幫助人安然面對死亡的問題和情境。死是人的一生中遭遇到最困難、最令人駭怕的事。
一、死亡是什麼?
根據基督的應許,我們在死亡時將生命交還給神,神改變我們的身體;我們的全人要進入新的環境――天堂。
二、死亡可怕嗎?
死亡的恐懼之所以存在,是因為人們害怕幾件事情的發生:
(一)死亡為人的一生作了斷和總結。
(二)死後的世界如何無從得知。
(三)死後遺體會變成什麼樣。
(四)無法在死後繼續照顧家人。
(五)死亡可能帶給親友極大的打擊。
(六)「壯志未酬身先死」。
(七)「含恨而終」、「鬱鬱以終」。
「死去活來」的病人的經歷:
(一)在死亡的一剎那,由肉身逐漸向上飄浮,往外飛奔。
(二)經過一個昏暗,又似乎是漫無止境的隧道。
(三)在隧道的盡頭,見到亮光。
(四)「他們」聽到低微的聲音,看到或感覺到過去已死亡的親友。
(五)精神領域內無比快樂、寧靜、溫暖、舒服與和諧。
(六)死去活來的病人,人生觀產生極大的轉變。
(七)極少數的病人在遨遊精神領域時,有駭人聽聞的經歷。
三、死亡的神學
人死了的光景不外下列四種:
(一)睡眠
(二)遠行
(三)解脫
(四)離去
四、克服由死亡引起的反應
每天應生活得像是活在生命的最後一天裡,如此就不會浪費光陰。
結論
生不足喜,可喜的是有主同在;死不足懼,可懼的是不認識主而死。

傳道者的老年學(十一1∼十二14)
長袖善舞多錢善賈(十一1∼6)
莫等閒白了少年頭,要把握寸陰(十一7∼十二7)
萬事皆空(十二8)
後記與總結(十二9∼14)

十一章一至二節
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,因為未來的事情沒人知道。

十一章三至四節
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,一切以行動為第一,再觀後效。

十一章五至六節
人當盡其在我,只問耕耘,日夜不懈,不問收獲。

十一章七至八節
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,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。因為所要來的都是虛空。

相關訊息
傳道書賞析(1.11)
傳道書賞析(1.10)